东方早报:公车数量不是国家机密

2013年03月04日16:02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电 最近,网民在微博上随手拍照监督公车私用的举动直接推动地方一些开制式公务车、执法车“私奔”的干部迅速遭到处理。而一名北京小学生看到很多家长开公车接送同学,便建议将公车车牌涂成红色,以便于大家监督,此建议一出,各界叫好声也一片。

  长期以来,在公车改革艰难前行的同时,中国民间对公车的监督力量一直存在。例如,广州市就有一位经常在大街上拍照检举公车私用的老人叫区少坤,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区伯”。而微博近年来的兴起,为百姓、微博达人监督公车“私奔”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自媒体平台。

  然而,对公车私用的监督不能只靠老人、孩子和微博,作为公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布公车数量和年支出总数,并出台更严格的制度保障。

  在民意的推动下,公车改革已经艰难地逆水行舟十多年。然而,全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辆公车?每年买车、修车花了多少钱?这些数字,至今还是一个谜。

  记者认为,公车数量不是国家机密,更不是部门“隐私”,予以公开才是公车改革深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公车使用的必然选择。

  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叶青曾在2012年“两会”对记者透露,他看到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称,“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报告中几个例子让叶青目瞪口呆:有一部公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元,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

  推行公车改革目的是监督“公车腐败”,降低公车成本,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公车管理办法,还是局限于自我监督和上级监督。专家建议,如果引入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概念,效果会好得多。

  此外,应建立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购置数量、金额。全面掌握公车数量,经费支出和超编超标配车情况。还应该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补贴档次,切忌把公车改革当作福利分配;在必须更换公车时,坚决按照规定使用研发投入到位、价格更低、维修成本更低的自主品牌汽车。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曾要求各地强化日常监督,建立内外并举的监督机制,公布监督电话,广泛动员群众,使公车私用行为无处藏身、广受监督。

  记者认为,当前,急需公布全国公车数量和经费支出总数,并推广公务车贴等低成本、便捷易行的公车监督标示,给外界监督公车私用创造条件。有关部门应重视微博等网络举报公车私用的信息渠道,做到及时受理、准确核实、严肃查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NBA-科比34分湖人胜 林书豪21+9火箭胜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考研占座出恶毒标语:再占断子绝孙(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